树法幢,立家风;圣意安可量?

圣人做事,当时你看了觉得怪怪的,可是后来想起来,
那时他的决定就著那种环境,随着那个缘去做,大概是最恰当了。
◎魏果时二○○○年六月十二日晚讲于万佛城大殿/转载自《金刚菩提海》第三六四期

现在是华严法会,纪念上人,我就想讲一些上人的事蹟。如果有错,请大家指正。


一、如何在美国弘扬佛法

记得有一年,上人就是坐在这台上,大概在上供以前,我相信在座很多人当时也在场。那时上人问大家说,原文我记不太清楚了,大概意思就是,佛法在美国要怎么样才能弘扬?

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讲话,发表意见。那时很多人都讲了;有的人说要多印经典,或者是到外面多弘法,要庄严道场,我们庙太旧,人家不来等等,各式各样的意见都有。上人一直问还有没有?还有没有?就有个人出来就讲了,他说:「息灭贪瞋痴,勤修戒定慧。」上人笑了一笑说:「再讲仔细一点,太宠统了。」他就说:「不争、不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语。」上人很高兴,说:「对了,就这样子。」

提起在美国弘扬佛法,我们原来直觉地就想到要印经典,及其他的一些事情,结果上人的意思是把自己先修好。

这让我想起在《楞严经》上,阿难尊者不也请问过佛在末法的时候,邪师说法,我们该怎么安立道场?那时佛不是很高兴吗?就赞叹阿难尊者能为末法众生请这个法。那个安立道场,跟上人当时的问题也很相像。那时佛不是讲「汝常闻我毘奈耶中,宣说修行,三决定义,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三无漏学。阿难!云何摄心我名为戒?若诸世界,六道众生,其心不淫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汝修三昧,本出尘劳,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。纵有多智,禅定现前,如不断淫,必落魔道;上品魔王,中品魔民,下品魔女。彼等诸魔亦有徒众,各各自谓成无上道。」这一大串讲来讲去,就导出了四种清净明诲。上人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:不争、不贪、不求、不自私、不自利、不打妄语。

二、法总道场不做生意

讲到这个不攀缘,我刚想起一件事情。有一次也是个大法会,很多人都来万佛城。在吃饭的时候,有人出来讲话。

这先要稍为解释一下,这关于我们〈金刚菩提海〉杂志。从很早以前,好像〈金刚菩提海〉的销路不太好,而事实上是一本很好的杂志。也不晓得因缘是什么,反正就是这样子。你说不印吧,有人来请,怎么办?所以每次都要印。很多人说有些杂志比我们好,可是〈金刚菩提海〉光是封面讲《楞严咒》的偈诵及注解,还有梵文字;光那一页,就比其他杂志都好太多了,已经值回任何「票价」,可是大家不明白,把它一看就放一边。

在这个法会中就有人出来讲了,他说我们的〈金刚菩提海〉是怎么怎么好,希望大家都来请,一个月多少钱……,我也记不清他讲了多少钱。正讲到这里,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,那上人正好走在下头,一听到马上就大声讲:「万佛城是不是没有饭吃了,你们是不是要饿死了,要你出来讲这样的话?需要你自我宣传?」骂得很厉害,那个人当然就不敢再讲了,赶快坐下去。上人还是不饶他,又走到他面前去,说:「你是什么意思,你要出来讲这样的话?」你看上人的作风!

说起不攀缘,我再讲一个以前在金轮寺的事情,一九八八年金轮寺的周日育良小学刚成立。那时候当然没有什么经费。后来有些居士就说我们把自己的念珠、佛像拿出来──以前金轮寺在第六街的时候有个很大的操场──就说在金轮寺的操场上义卖,类似外面所谓的「园游会」,所有的收入就全部捐给学校。换言之,就是钱的来源全是居士自己的东西义卖来的,不是拿庙上的。当时收了多少钱我也不知道,当然收钱的人把钱全部给庙上了。

可是上人知道了这件事,打电话来骂得很惨。上人说你们金轮寺是不是快饿死了,没有饭吃了,你们需要出来卖东西了……等等的。有人就问起来,说我们不是有流通处吗?不也在卖书吗?上人说:「这是唯一的一个方便门,不能说没有经书流通,一定要有。」所以,流通处是庙上唯一的方便门,其他的,上人都不要了。因为这个买卖的行为一敞开下去,到后来就遏止不了。

我讲一个很现成的事情。当然这件事情不一定会派到我们万佛城,就是Bill Porter(赤松)曾跟我讲他到南华寺去,大概是十几年前的事情。那时他去南华寺跟当时的惟因老和尚,他曾经做过虚云老和尚的侍者。这位 Bill Porter 跟老和尚谈起来,惟因老和尚就跟他讲,说虚老那时南华寺门口有人卖香;访客来,庙上又不卖香,人家只好在外头买。这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,也谈不上什么对不对。庙上不晓得该怎么办,也就让他们一直卖下去。

那些摊贩在庙门口就越摆越多,到最后管不了了。老和尚说,有时候打禅七、打观音七,当然访客就没有办法上香啊什么的,所以一打七,外面那些卖香、卖念珠的人生意就比较差,尤其是打禅七那更是生意差得厉害。

那些生意人越来越生气,气到最后,说是有一次打禅七──庙上打七时通常都是把南华寺的正门,就是山门,关起来的,从侧门进出。生意人气得厉害,就把山门都打破了,所以虚老以前在南华寺是不准人在庙上卖东西的。

还有一件事情,就是一九八九年还是一九九○年时,上人到德州去;大概只是这么一次,当然是有特殊因缘。那时寺庙不很多,出门只好在外头吃饭,不能在庙上吃。大家都知道买中餐都附送一种免洗的,英文叫 disposal 的筷子,用完就丢。那次每吃完饭上人就把用过的筷子用卫生纸一擦,放在自己口袋里头。

当时有人看到了,觉得很 embarrassed(尴尬),不怎么好看嘛,师父怎么这样做?就跟上人讲:「师父,这种筷子用完就丢的,不用保留。」上人说:「我没有你那么浪费!」那人当然就不敢再讲什么了,从此也没有人再提什么。之后,上人每餐吃完饭就擦一擦筷子收起来。到底是不是每餐都收起来呢?也没有人特别留意;不过留意的时候,上人是都把筷子收起来的。

等全部行程都结束要回加州时,在机场转机,差不多要等一个半钟头。那时正好快吃中饭了。怎么办?出去吃,时间不够;在机场,又没有什么东西可吃。当时正好有个居士很发心,说我去外面买吃的,你们在机场等,这样就解决大家的问题了。他赶忙就去买,买了就送回来。大家都很高兴,就坐在机场打开来吃。

一打开来才发现,因为他急急忙忙就忘了拿筷子。怎么办?那时上人就从他口袋里拿筷子出来。「哪!你一双。」「哪!你一双。」「那个果普,妳一双。」这个一双,那个一双,正正好,上人刚刚收的筷子全分光了,不多也不少!

这让我想起《维摩经》上文殊菩萨带五百阿罗汉去访问维摩大士,大士不是从香积国请饭菜来请他们吃饭?然后大家想,你有本事从别的国度里头请到这么好的饭菜来,当然是能请得多最好。可是你看那维摩大士请来的饭菜,大家吃了正正好;一粒米不多,一粒米不少,全吃完,也吃饱。这是禅宗有名的公案「无欠无余」,不多也不少。

圣人做事,当时你看了觉得怪怪的,可是后来想起来,那时他的决定就著那种环境,随着那个缘去做,大概是最恰当了。上人又不贪多,说是多藏一点吧!不会,就是恰恰好。

我讲这些话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,厨房的人不要以为说是有剩饭就罪过了,这不能跟维摩大士比。我刚才说的为学校募款的事情,也没有意思说是学校就要越穷越好,没有钱最好;我没有这意思。我什么意思也没有,不过就是上人有这么一种教诲。

大家也知道,在《华严经》里,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扮演很重要的角色,很多祖师上堂说法常讲的「若一法不空,则文殊失其智;若无万法则,普贤失其境界。」这中间怎么说呢?这意思就是说,假设连一法都不空掉的话,文殊菩萨就失去其智慧。那当然是万法皆空,一法都没有了,文殊菩萨是提倡这个的。那普贤菩萨呢,又是具足万法的那种境界。所以到底是有法还是没有法呢?大家自己参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