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一道光明

◎庄雅媜居士二○一五年四月二十六日于弥陀圣寺楞严法会结法缘

我想要讲一讲为什么来参加楞严法会,以及参加法会的心得。

现在整个社会现象让人觉得纷乱,每到选举似乎就更乱。伦常关系、人与人之间由礼貌行为表达诚恳与尊重、以及道德规范的落实实践,似乎正在一点一点地败坏。这也不是只有我们的社会如此,而是全球性的问题。各种媒体只要跟人的欲望满足,或者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有关的消息,要不点阅率很高,要不就大卖,正心诚意地提出对时事的针砭,甚或提出正向建言的,或者乏人问津,或者很快就被负面消息排挤出新闻排行榜。即使我有感而发,写些什么文章去投搞,只要不符合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,只要不够悚动,也没什么影响,少有人会去看,这真让人感到沮丧。

在得知花莲弥陀圣寺从今年三月起,每个月都有楞严法会,觉得很高兴。宣公上人说过,诵持楞严经和楞严咒可以增加天地的正气,帮助我们的国家社会,也帮助全世界,拨乱反正。上人的教法一向积极,他要在末世力挽狂澜。上人说过,有他在的地方,就要转末法为正法。虽然我一个人力量微薄,做不了什么事,却也不希望看着我们生活的这一片土地、这个世界走向无止尽的沈沦。现在我可以来参加楞严法会,诵楞严经、持楞严咒、拜楞严忏,尽自己小小的一份力量。

记得我的求学过程,学的是伦理道德,在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的伦常关系中,学习与琢磨和谐相处之道。任何的表达,无论正面或负面的,都有合乎于伦常关系的礼貌行为,包含着对不同关系位阶的人的尊重和珍视。

看着现在的孩子们每天暴露在撩拨欲望、几乎鼓励物欲横行和过度消费、以及反道德的环境讯息中,着实为孩子们的未来感到忧心。做为人的良善根基,能够建立稳固吗?而当个人主义和个人权益走向极端,缺乏道德的约束,心中没有别人只有自己,人与人之间会有好的人际关系吗?充满冲突与抢夺的关系是让人快乐的吗?当初保障个人权益不被侵犯的美意,会不会成为逃避责任承担和不当依赖的借口呢?我们的社会需要为此付出多少代价?如果道德败坏的进程不逆转,那么前人的道德行为所累积的社会安全感,和丰富的人文社会资源,能够支撑多久的耗损?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社会、我们的孩子有美好的未来。然而,我们回光反照一下自己,我们正在做事情,正在过的生活方式,能够达到美好未来的目标吗?做为一个学佛的人,这些都需要加入因果的思考。

最近,有个大学生跟我说,他相当地热衷社会运动,总是全程参与。但是觉得大家对他不够好,理由是他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和重视。在学校的生活,他课业表现不好,想要有好的表现,却害怕失败和挫折,就分心投入别的事情,像是社会运动社团,比较不用一直面对课业的压力,感到那么焦虑。他知道自己在逃避,却不想改变,因为付出努力和忍受挫折太辛苦了。反正他还是学生,父母亲会继续供应他的生活所需。

还有人年纪轻轻,为诈骗集团工作,收取被害人的钱,再转交给诈骗集团,愿意留下犯罪纪录。他们的理由是,这个工作很轻松,赚钱容易,反正判刑不重,为什么不做?

这些年轻人透显了和他们的父母亲那个年代,很不一样的价值观。过去的普世价值是不怕苦,不怕难,努力克服困难,达到人生目标,这才是光荣的。而过去那年代的人创造了美好的社会,是我们正在享受的。

从事心理健康工作多年以来,我看到那些从痛苦的心理疾病中好起来的人,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处,那就是孝顺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,有人病了将近二十年,很努力又辛苦地治疗,生病期间还是量力而为地帮老母亲分担家事,老父亲生病时,她就尽心尽力地照顾。后来她找到一份还不错的上班族工作,薪资羡煞K的年轻人。那么多年没有工作之后,再度领到第一份薪资,她就赶紧拿了一半回去给母亲。母亲的生活并不缺她那一份钱,但她觉得这是心意。

当然,我也看到有些人病得没有那么严重,理论上应该更快就会好的,怎么拖那么久还没好,他们也很努力在治疗。他们也有一个共同处,就是抱怨。认为痛苦是别人造成的,相当执著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关心和照顾,很难接受想要的得不到。

从佛教的角度来看,就想到如是因如是果。那些生病中都还量力而为地继续种善因的人,尤其是孝顺,不断地累积正气,终究得到好的结果。诸佛菩萨为孝顺的人感动,无所不在地加持,而天地也眷顾行孝道的人。

从去年起,我们的社会还有一个现象,就是楞严经上说的:「末法时期,邪师说法,数如恒河沙,各有徒众无数。」这些所谓xx师们的徒众,或者在媒体大肆宣扬,或者进入政治的领域,深入社会各阶层,他们的影响力怎不另人忧心呢?又有多少人能够正确明辨且不受影响呢?

曾经有二位高知识分子的朋友,问我参加修行活动的问题。其中一位以普门品作为他的功课,另一位过著规规矩矩上班族的生活。做普门品功课的那一位,他的大学老师邀请他参加xx师的禅修活动,标榜如何又如何地受益。他倒是愈听愈觉得怪,又说不上来那里怪。他来找我,我跟他分享了在上人道场学到的、如何分辨邪师的正知正见,正是类比楞严经上所讲述的。他听了以后欣然接受,决定婉拒老师,不去参加了。每天定课的薰习,正向力量的累积,还有观音菩萨默默中的加被,纵使佛法上正确知见的学习还不够,在遇到邪师徒众找上门时,还是有因缘帮助他远离邪师。

大学教授都是高知识份子,他们的求学过程训练了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,却为何令人惋惜地跟着邪师修行呢?也许没有学过诸如楞严经上的正知正见,也许听闻正知正见却不相信或不能接受。邪师们的团体多披着良善的和崇高的社会理想的外衣,也标榜心灵提升。这吸引了许多人,包括知识份子和企业家的参与。但美好的表象内里,是违背淫、杀、妄、盗等四种清净明诲,以及处于五十阴魔的走火入魔之修行境界,潜藏者浮动而混乱的力量。当他们充斥于社会中,社会怎么会安定详和呢?

现今的社会还流行着「魔」字。自从小说「哈利波特」和电影「魔戒」大卖之后,「魔」字成为流行的言语。产品广告要加上「魔法」二个字,表示具有神奇或相当强力的效果,举凡非学校系统出版的学习教材、小朋友的童书或玩具、游戏、电影、、、等。这一切就像「魔」的漂白一样,似乎把魔变得可爱了,而魔的危险和可怕也被淡化了。

事实上,在中文里的「魔」字,指包藏着邪恶的意思,并因而伤害到人或各种生灵。在佛教里,「魔」指对欲望的过度执著且做出不当满足的行为,在因果律则中,终将害人害己地共同落入恶业恶报的痛苦。我们应当学习正确认识和使用文字,还要辨别有趣而迷人的现象背后真实的样貌,别被迷惑而走错了路,积造恶因。上人教我们要听经闻法和老实修行,无非也在帮助我们做正确的办识,进而不昧因果。

花莲楞严法会的晚上就听讲楞严,法师还会就录音带和书本的内容,补充过去上人口述的教法,很有趣的。同时也解答了我正困惑的问题。

记得有一天讲经的内容提到,关公是多财神,祂是护法神,在法会中是站立的,没有坐的位置。也提到关公成为护法神的故事。台湾的社会几乎是三步一小宫,五步一大庙,其中有不少是供奉「关圣帝君」:关公。当人们在朝拜这些庙宇的神祇,甚或祈求时,可曾知道这些神祇的由来去所呢?我是好奇地想知道的。最起码也要知道是正是邪吧!

前一阵子因为宗教议题成为热门话题,电视节目制作了报导。内容报导了台湾几位高僧大德修成肉身菩萨的故事,也报导了公众人物虔心信仰的神祇。而关于神祇报导的内容,则着重在神力加被是如何帮人解厄和功成名就,却没有对该神祇为何受人供奉的德行进行着墨。这样报导神祇的方式,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?鼓励人们学习神祇的德行?还是鼓励为求功成名就而护持神祇的宫庙?

各种神祇从何而来,又会往何处去的因果,在楞严经上是讲得很清楚的。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神祇,不管正的、阴的,包括土地公,在楞严经中讲七趣,各天界,以及五十阴魔和十习因六交报中,都可以找到对应。也不只是现我们知道的,甚至原古时候的神祇也是,像是法师提到有一种原古时候的鬼神,胸前有一个洞通到后背,中间就可以放一根竹杆挑东西。神话故事里的鬼神,也能在楞严经中找到祂们所处的修行状态,就算西方神话的鬼神亦然。例如: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城邦守护神──雅典娜,正可类比于华人社会中掌管一方的神明,像是城煌爷,而在楞严经上则可对应于五十阴魔的境界中找到祂。

楞严经是如此地有趣,我们所好奇的这个世界的现象,都可以在经中找到答案。学习楞严经有趣的程度,其实不亚于读时下流行小说的乐趣。而其内容之丰富,都能够找到适合于不同年龄层的学习塑材。与读小说不同的是,学习楞严经能增长人们的智慧,而不仅只于付人的七情交欲之共鸣。

听经在讲到四种清净明诲的「杀心」时,法师补充说明,上人曾经说过,杀业的因果循环是不容易停止的。如果是欠钱,来世你还我,我还你,还完等值的财物或劳力就算了。可是命债不同,你杀我,我杀你,来世再来世,永无止息,直到有一方决定算了,不再索讨命债,这才能停下来。而当杀业太重时,人杀羊来吃,人死后又投生作羊被杀被吃,这样的偿命循环跟不上场偿还杀业因果的速度,就会爆发战争。这很容易联想到上一个世纪的二次世界大战,死伤人数无数。在第二次大战时,无论在东方的中国,或是西方的欧洲,都有人类大屠杀。纪录片里,那一列又一列的火车将人送往集中营的景象,与人们将一车又一车的牲畜送往屠宰场的场景,又有什么不同呢?!

而上人讲杀业的因果,正解答了我对现今中东战争的疑惑。一直无法理解,为何来自西方高度文明国家的中产阶级年轻人,要冒着生命危险,和失去普世价值所称羡的美好人生的一切,执意参与战争和恐布攻击。但在杀业的因果趋力之下,那不顾一切投入杀戮的决定,变得可以理解。真像一群愤怒的冤亲债主来索命,也许在过去世曾经是一群牲畜与屠夫的关系。

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,停止这杀业的因果循环,在佛法里有方法。我们可以从吃素,不杀害动物和人,做到不伤害环境和人事物的仁慈做起。也帮助更多人明白正信的佛法,学习正知正见,进而确实落实。为这个世界,尽一份自己的力量。

上人极力地弘扬楞严经,就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正法住世。我们应该珍惜,也要认真学习,在修行上恭行实践,继续传承上人要让正法住世的使命。